“如果有下辈子,你还愿意嫁给现在的老公吗?”采访100位已婚人士,答案有点扎心

  • 首页
  • pg电子横财神视频介绍
  • 产品展示
  • 新闻动态
  • 你的位置:pg电子横财神视频 > 新闻动态 > “如果有下辈子,你还愿意嫁给现在的老公吗?”采访100位已婚人士,答案有点扎心

    “如果有下辈子,你还愿意嫁给现在的老公吗?”采访100位已婚人士,答案有点扎心

    发布日期:2025-08-07 22:44    点击次数:189

    图片

    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咨询访谈,随机收集一百多位已婚女性的信息,向她们提问:“下辈子还愿意嫁给现在的老公吗?为什么?”

    图片

    一位网名叫“小小云儿”的人答道:“不愿意,不愿意,不愿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就是不愿意。”“孩子一岁的时候就想离婚,他天天把自己关在电竞房里打游戏,打到凌晨三点,我自己一个人哄孩子、喂奶、收拾家务。”“房间一进去那个味儿呀,全是烟臭味和酒臭味,墙壁都被熏黄了,地上垃圾到处都是。我想离婚,他说离就离,离了我也不会给你抚养费。”“我自己一个人养不起孩子,真的没办法,现在孩子大了我也老了,就当是合租室友了,话也不会多说一句,什么费用都AA。”

    图片

    还有一位叫“向阳而生”的人也写道:“就这么说吧,这辈子老死不相往来,下辈子爱谁谁,反正不能是我。”“感觉像我前世欠了他的一样,1998到2007年之间一分钱没往家里拿过,这个家里里外外靠我一个人操持;”“房子是我出钱买的,孩子是我自己一个人带的,我要个男人有什么用?”“索性等孩子一毕业我就离婚,结果去年他脑梗,往床上一瘫,我也离不了了,还得接着伺候。”“就这样人家也不满意,嫌我把他一个人扔房间里啦、嫌我没有天天做大鱼大肉啦,有时候我都不想活了。”

    图片

    在一个个“不愿意”、“这辈子也不想过了”、“下辈子想做单身贵族”的话语中,我们似乎能从中窥探到一丝她们心中暗藏的浓烈的情感。这些扎心的回答里,浓缩的是某个女性半辈子的生活。未来、甚至下辈子的事情她们无法预知,但这辈子的答案却已经摆在了眼前。

    图片

    情感回应>物质条件在几十年、几百年来对女性形成的刻板印象中,爱钱、算计、自私等等早已深入人心。“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是多少人打心底里认同的,独属于女性的“冷漠”。记得以前看过一位博主的分析帖:“为什么女生们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呢?”“因为她们看到了,很多前辈们都去坐自行车了,但坐在自行车上她们也是哭,横竖都是哭,那还不如坐在宝马车上呢!”

    图片

    经济物质条件绝不是正常女性选择伴侣的唯一标准,她们更需要的是情感回应,是共同承担责任、是关系平等状态下的观念输出。因为女性先天对于情绪的敏感度和共情能力,在家庭中,女性往往承担着更多的情绪管理责任:安抚家人矛盾、解决家人情绪问题、调和家人关系等等。但如果她从家人处得不到相对应的情绪回应,那么她的情感账本就一直处于“赤字”状态,此时产生的就是一种“关系剥削”:没有人愿意安慰我、温暖我,是我做人不行,还是平时得罪了他们?物质再多,也是贡献给这个家庭的,并不是对于“不平等情绪价值”的补偿。

    图片

    多数女性求的是“被看见”曾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这样一个提问:“男人们会介意自己的老婆生完孩子之后的妊娠纹吗?”一位答主回答说:“非常介意,不止是妊娠纹,还有身材上的很多改变;”“肚子上有了赘肉,整个人也壮了不少,穿裙子感觉很奇怪,总之是再也没有了以前的感觉了。”“每天晚上下了班都不想回家,孩子很烦,老婆也很烦。”“我以前是特别专一的一个人,从未想过出轨,现在觉得结婚真的不适合我,男人的誓言都是因为女人被迫改变的,现在就是非常痛苦。”

    图片

    网友们的评论更是极尽讽刺:“婚姻怎么不算是坟墓呢?”“建议把这段话打印成图片,在民政局登记大厅装裱起来。”妊娠纹确实是存在的,可你应该看见的不是妊娠纹,而是妻子怀孕十月受的苦楚;身材走形也是存在的,可你应该看见的不是身材走形,而是她日复一日对于孩子的照顾。

    图片

    心理学家海因茨·科胡特提出的“镜映需求”指出,个体会通过亲密关系所提供的反馈,来确认自我的存在和自我的价值。她需要的是你“看见她”,用共情性的回应来确认自己的付出落到了实处:他懂我的脆弱=我值得被理解/我是被爱的妻子/我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如果缺失了“被看见”这个过程,就会导致一种存在性空虚——我不知道我在这段关系中到底是谁,我不知道我的存在对于这段关系的意义是什么。但是,你的意义真的需要在别人的眼睛里才能证明吗?

    图片

    你真正需要的是自由这辈子处在婚姻的困境中的那些女人,你们需要的不是所谓的“下辈子的逃离”“下辈子的新的选择”以及“单身解决一切问题”。你们需要的是自由,是能够随时可以脱离另一个人的目光,自己为自己提供力量的自由;是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有人承接的自由;也是不愿意为了他人而妥协,会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勇敢追寻的自由。

    图片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结构性沉默”;通常指的是在特定的环境或者社会结构下,个体因为权力关系不对等、文化期望压迫或者自身原因不愿意表达观点或者被迫放弃表达的现象。当你长期处于一种“单向审视”中,自我就会被慢慢消化,认知能力也会像一把被用钝了的刀。以前曾看过这么一句话:“很多女性痛苦的问题来源,在于自我意识过剩,自主性却几乎为零。”什么意思呢?

    图片

    就是你已经认识到了当前的困境、认识到了婚姻中带来的矛盾、认识到了另一半在剥夺你的感情;但是你最终什么也没做,只是为这种困境而痛苦。最后,你就无法利用自我获得满足,只能寻求作为客体的被认可、被鼓励、被评价。话到了嘴边,不要再咽回去;行动已经迫在眉睫,不要再退缩。如果你看到这里,心中有了一丝小小的触动,那么,你就不用再看向未来、看向虚无缥缈的下辈子——你的改变,从此刻已经开始。-The End -作者-专序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TOP